close

健康2.0好文分享:https://reurl.cc/D1mEGQ


門診中有很多手麻的病人都很擔心是不是中風或頸椎壓迫,甚至有人手麻還照過頸椎X光,說是有骨刺造成神經壓迫,就開始做復健拉脖子,結果復健半年效果不明顯。醫師說原因竟是「定位錯誤」。

 

 

復健都白做了?自我檢測腕隧道症候群

 

示意圖/TVBS

 

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指出,控制手感覺的神經路徑,可以把它想像成電線,從大腦到腦幹、頸椎再延伸到手。在那麼長的電線上,有任何地方壓迫或受損的話就有可能導致手麻。所以手麻要治療得先「定位」是哪裡受損,這時候就需要神經學的知識以及適當儀器輔助才能精準定位,對症治療。

 

簡易方法自我檢測

這位病人後來經神經學定位診斷,其實他手麻的原因並不是在頸椎,而是在手腕,也是很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。林志豪提供一個自我檢測的方法,將雙手平舉到胸前,兩手手腕盡量向內彎曲,手背碰手背維持一分鐘,如果手開始出現刺痛或麻木的感覺,就有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!

延伸閱讀:大拇指與手腕好痛!「媽媽手」易與三疾病混淆,一招簡易測出

 

 

復健都白做了?自我檢測腕隧道症候群

 

腕隧道症候群症狀

腕隧道症候群剛開始的主要症狀為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容易出現單側的麻木、刺痛症狀,比較厲害時麻痛感會延伸到手掌,特別是晚上睡覺時更為明顯。

 

一般人聽到腕隧道,應該都覺得很怪,手怎麼會和隧道有關係?其實腕隧道是指腕骨和橫腕韌帶所構成的空間,就像一座隧道般,裡面除了肌腱外,還有一條 「正中神經」通過。

 

大家可以想像正中神經就像一條從手腕延伸到手指頭的道路,支配著大拇指到無名指前半的知覺。當手腕過度使用、或腕隧道變窄,都會使正中神經遭到擠壓,出現手麻,痠痛不適的情況。

 

過度使用手腕是高危險群

林志豪認為,只要長期、一直重複手部動作的人,就是高危險群!包括經常打字、使用滑鼠的上班族;經常做家事、炒菜的家庭主婦;以及機械維修員、收銀員等需要彎曲手指,使用手腕工作的職業。

 

三大族群要小心

另外以下三大族群也容易成為腕隧道症候群:

1.女性:

女性天生骨頭比較窄,腕隧道比較小,得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機率,大約是男性的3倍左右。

 

2.糖尿病

高血糖對於神經、筋膜容易造成傷害,容易產生神經病變,因此也容易成為腕隧道症候群。

延伸閱讀:這種手麻不能等!恐是中風、癌症、糖尿病徵兆

 

3.懷孕、肥胖、甲狀腺機能低下:

這三個情況下都容易導致水腫,也會讓腕隧道變窄。

 

林志豪提到,治療腕隧道症候群,首先要減少手腕的使用,做短期藥物治療或透過復健,局部藥物注射及手部護具來減緩不適。那如果神經壓迫太厲害,已經導致肌肉萎縮,手都沒力時,趕快透過減壓手術治療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 的頭像
   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

   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所

   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